一二手未補價居屋 計稅大不同【星之谷專欄-經濟一週】
居屋向為港人置業階梯中的重要一環,難得抽中一手新屋居的幸運兒,除要準備首期金額外,更務必留意印花稅估值並非直接以居屋折扣售價計算。閱讀更多
居屋向為港人置業階梯中的重要一環,難得抽中一手新屋居的幸運兒,除要準備首期金額外,更務必留意印花稅估值並非直接以居屋折扣售價計算。閱讀更多
大圍一個新盤因延期交樓關係,向買家作出巨額補償,無論是選擇繼續或取消交易的買家都可受惠。此事令筆者想起幾年前一宗住宅物業買家在取消交易前另購物業而引起的印花稅訴訟。閱讀更多
如果大家搵到筍盤,也建議到不同銀行或測量師行估價,尋找最低估價的銀行,並付費購買「估價報告」,就算稅局查問都有兩手準備。閱讀更多
以「送贈」或「送契」方式轉讓的物業,五年內不能敘造按揭,售樓時亦會導致買家卻步,以致須割價求售。閱讀更多
部份預計投入600万元以下細價樓的資金,會走向差不多首期成本(甚至full paid)的車位及細工廈巿場。閱讀更多
反而細價車位印花稅重回100元,將會是首個受惠新政策的物業,投資者不妨入巿。閱讀更多
相信最受惠的是車位業主,因為200万元非住宅物業,由放寬前收取物業價值的1.5%印花稅,減至僅100元,價格可望急速反彈。閱讀更多
例如李生佔99%,李太佔1%,那麼李太將物業權益「甩名」給李生,交易業權比份只是等值70,000元,便只需付100元印花稅。閱讀更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星之谷按揭轉介行政總裁莊錦輝指,整體財政預算案於樓市及住房方面未有太大驚喜,考慮到未來經濟環境及現時楼价仍與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政府並無意撤銷任何需求管理措施。閱讀更多
樓市跌勢有喘定跡象,筆者身邊很多朋友都開始部署把物業轉名或甩名,待楼价見底後,避開15%印花稅買多一層樓。事實上,轉名及甩名避稅作用已經廣為人知,但實際操作上仍有不少訣竅,本文會闡釋5大財技,供業主參考。閱讀更多